我勒个豆,又被菜名骗了!
有些菜名一目了然,也有些菜名南辕北辙,很考验判断力,不少人都有过因为菜名“名不副实”而点菜“翻车”的经历。比如,北京炒肝儿不是爆炒猪肝,炸灌肠更是连肉都没有;武汉的三鲜豆皮并不是豆腐皮炒三鲜;蚂蚁上树里不可能吃出蚂蚁,鱼香肉丝里当然也没有鱼,猫耳朵就更不是猫了……
炸灌肠丨图虫创意
国内各种“名不副实”的食物太多了,想要不被名字忽悠,饭搭子们不妨早点儿把功课做起来!
01
大梨糕里没有梨
/ 熟梨糕里也没有 /
韩剧《鱿鱼游戏》里有一个挑战环节,选手需要用针把“椪糖”上面刻出的图案完整地挑出来,如果将图案弄破,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。橙黄疏松的“椪糖”看上去颇有几分神秘,不过天津人一打眼就明白了:“嘛椪糖不椪糖的,不就是大梨糕!”
椪糖丨Wikimedia / 도자놀자
大梨糕是天津的传统零食,还有个顺口溜:“吃了大梨糕,走路不摔跤”。光看名字和外形,确实会以为它是一种类似梨膏糖的零食,里面总得加点梨汁吧?还真没有,大梨糕的原材料只有糖和小苏打。它的做法很简单,将红糖加少许水熬成糖浆,在里面加入小苏打并快速搅拌,这一过程中小苏打生成二氧化碳,使糖浆迅速膨胀,冷却变硬后就成了一块蓬松的饼状糖块,表面有着许多不规则的气孔,轻轻用力就会碎。
大梨糕入口时很甜,吃到后来会有点淡淡的苦味,但胜在价格便宜。
大梨糕丨图虫创意
天津还有一种用“梨”命名的小吃:熟梨糕,听上去像是冰糖炖梨一类的甜品,但里面居然也没有梨,做法和西安的甑糕、广东的钵仔糕倒是比较相似。大米粉和糯米粉混合,加入适量糖和芝麻,填入底部有孔的木制模具“甑”,一层层放在锅里蒸熟,锅盖上插着特制的汽笛,蒸熟时热气冲入笛子里,发出忽高忽低的“嗡嗡”声,吸引顾客驻足。糕熟后,涂上豆沙或者红果酱、杏干酱等不同口味的酱料,五颜六色,绵软香甜。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以前小贩习惯吆喝“熟哩糕哎”,后来就写成了“熟梨糕”。
熟梨糕丨图虫创意
02
乒乓粿里没有乒乓球
/ 蟛蜞豆腐里没有豆腐 /
米粉、薯粉制成外皮,包入不同馅料的粿,是潮汕人的最爱,各个节日几乎都能吃到各种口味的粿。不过在广东揭阳有一种乒乓粿,看名字就有点让人纳闷了:这是庆祝国乒在各大比赛上拿到金牌的时候吃的吗?还是里面包着乒乓球?
其实,“乒乓粿”的名字还真是个误会。它里面包的馅本来叫“槟醅麸”,是糯米粟烘焙后碾成的粉末。至于名字的来历,一说由于槟醅两个字不太好写,逐渐被商家写成了更简单的乒乓;也有说法是,糯米粟受热膨胀发出 “乒乓”的声音。
槟醅麸丨《广东印记》
乒乓粿的粿皮用糯米粉加适量花生油搅拌而成,包入槟醅麸和花生粉、芝麻、糖、葱油做成的甜馅,还有的是甜咸双拼,咸馅里加入虾米、香菇;包成扁圆形,印上图案后蒸熟,吃之前往往会再煎一次。乒乓粿半透明的外皮口感柔软,内馅酥香。
乒乓粿丨《广东印记》
蟛蜞是一种生长在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滩涂的小螃蟹,所以人们看到“蟛蜞豆腐”的名字时,很容易以为像蟹黄豆腐一样,是将蟛蜞和豆腐一起下锅。但这“豆腐”实际上也是蟛蜞做出来的。将蟛蜞洗净,捣碎,用纱布过滤掉蟹壳渣,再将剩下的汁液舀进烧开的汤锅,蟛蜞汁中的蛋白质受热后凝结,很快变成和豆腐类似的样子,但吃起来当然比真的豆腐更鲜。
蟛蜞豆腐丨《风味人间2》
03
鸡卷不是鸡肉卷
/ 虾籽扎蹄也不是猪蹄 /
闽台地区有一款传统小吃“鸡卷”,除了都带个“卷”字之外,鸡卷和鸡肉卷并不太像,更像江浙沪的百叶包,用油豆皮卷猪肉馅做成。可以先蒸再油炸,也可以直接下锅油炸,切成段装盘。
鸡卷外皮酥脆,肉馅香嫩多汁,吃起来很有满足感,还有个别名“五香卷”。更早的时候,包在肉馅外的是猪网油,热量更高,味道也更浓郁。
鸡卷丨wikipedia / Ianbu
粤港的“虾籽扎蹄”,与真正的猪蹄做的扎蹄口感有些类似,但并没有猪肉,而是以油豆皮为主,浸过蚝油,涂上虾籽等调料,层层卷起,用棉线扎紧,蒸熟后切片吃,有着特殊的嚼劲和海鲜香味。
虾籽扎蹄丨openrice / Candy小甜
04
芋虾没有虾
/ 但真的有芋头 /
比起前面列举的几种食物,广州、香港过年的小食芋虾还算相对名副其实一些,它确实是芋头做的,但不像芋儿鸡、芋头排骨那样和其他食材一起烹饪。芋虾里面没有虾,只是大致形似。
将芋头刨丝,和糯米粉、盐、五香粉等搅拌均匀,拨成一团团下锅炸,伸展开的芋头丝稍有点像虾须和虾脚,所以得到“芋虾”的名字。由于伸展出来的“虾须”和“虾脚”容易弄断,又可能炸得不均匀,现在的芋虾都是尽量团成圆形,更像一个个绒线球。为了便于团起芋头丝,球心往往放一团熟芋泥,也能丰富口感。刚出锅的芋虾最好吃,咸香松化,还有“家中有芋虾,全年笑哈哈”的吉利寓意。
芋虾丨patchun-store.com
你的家乡有什么能够成功“骗”到外地人的著名食物?欢迎留言!